將覺察放進生活中


我們低估了大腦和身體可以在不思考的狀況下可以做多少事。
你沒有叫你的毛髮生長、叫你的心臟搏動、叫你的肺部呼吸,或是叫你的腸胃消化,然而,你的身體多半以自動駕駛的方式處理了這些任務。
你遠遠超過自己的意識。
想想肚餓吧
你怎麼知道自己餓了?
不見得要看到檯上的食物,你才知道該吃東西。食欲和飢餓被無意識地掌控著,透過各種不同的神經迴路,你的身體漸漸提醒你再次進食的時間到了,並追蹤體內與外界發生的事。
多虧在體內循環的荷爾蒙與化學物質,進食的渴望才能浮現。突然間,你餓了,縱使你不知道什麼東西觸發了這種感覺。
習慣,並不需要察覺提示,不必有意識地投入注意力,你也能留意到機會,並採取行動。神經系統慢慢自動地幫你做了所有事情。
這就是習慣之所以有用的原因。
不過,這也讓習慣變得危險。
當習慣形成,你的行動就會服從你自動化的無意識心智的指示。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你就掉進舊模式裡了。
除非有人指出來,否則你不會注意到自己每次笑都以手掩口、問問題之前都先道歉,或者習慣在別人還沒講完話時插嘴。重複這些模式愈多次,你愈不會去質疑自己的作為與背後的原因。
改變惡習的第一步,就是密切注意它們。將覺察放進生活中。
如果覺得需要額外的幫助,可以嘗試在生活中大聲說出你打算做的事,以及可能的結果。
如果你想要戒掉吃垃圾食物的習慣,卻注意到自己抓起一塊薯片,就大聲說:「我正要吃這塊薯片,但我不需要。吃這塊薯片會增加我的體重,並危害我的健康。」
聽見壞習慣被說出來,會讓後果顯得更加真實。
這會為你的行為添加重量,避免你不假思索地重拾舊習。對於身體,也很有用。「我要坐直,不再彎著腰低下頭用手機。」光是把這句話大聲說出來,就會提高你實際去做的機率。
藉由這樣做,你讓自己承認採取行動的必要──而這可能會讓一切變得不同。
行為改變的過程始終始於覺察。
在於讓你認出自己的習慣及觸發這些習慣的提示,這樣你才有可能以對自己有益的方式做出回應。
#能量 #心靈語錄 #心靈療癒 #身心靈 #智慧 #治癒 #舒緩痛楚 #減輕壓力 #人生修行 #人生哲學 #信念 #信念創造實相 #身體健康 #身心靈療癒 #身心靈平衡 #自然療法 #心理健康 #身體健康最重要 #都市病 #健康生活 #健康資訊 #療癒心靈 #療癒系 #改變自己